ZOOTOPIA《動物方城市》,是迪士尼製作的動畫電影,是說在一個只有動物的世界發生的故事。
很久很久以前,動物們簽訂了條約,承諾將和平的生活在世界上,互相尊重、幫助,
從那之後,肉食動物(獵食者)不再以草食動物為食(被獵者),大家一起生活在一個大城市-Zootopia;經過幾千年的演進,整個世界都被文明化,Zootopia的標語就是"Anyone can be anything",不論你是哪種動物,每個動物都有追尋自己心中渴望的權利。一隻從小立志當警察的兔子與一聰慧的狐狸在因緣際會之下發現了動物方城市內一個巨大的陰謀,牠們能不能順利破案呢?

當初看到的樹懶預告就讓我留下很深刻的印象,觀賞後更覺得本片一定會一直留在我的腦海裡,鮮明的角色塑造與有趣的世界設定還有迪士尼一貫擅長的寓教於樂劇情,讓本片有相當程度的娛樂性與商業性。不論探討的內容是不是符合大眾的口味,相信會再度將動畫電影帶向新的領域。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近幾年開始,動畫片鎖定的客群不再是未成年與青少年,而是更廣闊的大眾,小孩看到可愛的角色與顏色鮮明的世界會感到興奮歡喜、成年人看了會因為劇情中帶出的簡單的道理而心生漣漪。
去年的《腦筋急轉彎》很明顯地展現這項特質,幾個代表情緒的人物可愛互動,讓小孩看了哈哈大笑;主角探索自我的過程也讓成年人憶起童時歡愉,不自覺會心一笑-或許已經忘記的、真心的笑。
電影中沒有什麼艱深的對白、要表達的道理也相當簡單,卻能夠引起觀眾的感動與深思。

《動物方城市》也配合著這波動畫片的潮流與走向,
甚至在某方面而言我認為它超越了《腦》片。
《腦筋急轉彎》說的是追尋、發現、原諒自己的故事;
《動物方城市》說的是自己與他人(不只一人或是一小群人)之間的尊重與自我的反省

我認為《動》片比較好看的理由多牽涉劇情與設定,可能影響一些人的觀影期待就暫不表。簡單來說,如果喜歡《腦筋急轉彎》,那麼你絕對不能錯過本片!不管是放空腦袋或帶著自己的想法去觀影,都會得到不同程度的快樂與收穫,推推。

----(以下內容可能包含一點點劇情,還沒看過的人請自行斟酌)----

電影在一開始就巧妙的把動物的天性與習性結合,並表現在生活之中-
兔子負責種紅蘿蔔、用蘿蔔手機,肉食動物自認較草食動物高等而欺負草食動物...等,相同的動物都會聚在一起生活,做著他們擅長的工作,社會整體呈現出和諧與分工。

這與動物們共同支持的價值- "Anyone can be anything" 同道嗎?

以下將分別有「特徵與習性、「想像與個人」、「歧視在哪裡」幾個段落,我會漸漸說出我認為本片所帶出的意義與我個人的思考,望讀者若有其他想法或是覺得我過於腦補都不吝提出指教與更正。

 

特徵與習性

主角是一隻非常樂觀、努力追夢的兔子-茱蒂,「沒有兔子是警察,那我就當第一個!」、「沒有人會這麼做,那我就成功給你看!」

兔子們生活在一個村莊,接受習性帶來的社會安排,在鄉村種蘿蔔。
當有一隻勇敢的兔子把當警察作為自己的夢想,牠的父母最先做的就是反對與勸導,兔子應該適性發展,不要追求不切實際的幻想,兔子是善良的、不好戰的、躲避強者的,兔子不會、也不應去當一個警察,那等於是進入危險的地方挑戰自己,違反自己的天性;然而茱蒂在這時代,難道不能追尋自己的夢想嗎、難道還不知道動物隻隻平等嗎?

憑著超越常人(動物,以下為了方便將電影內的動物比為人)的勇氣與努力,茱蒂成為警察並進入首都值勤,然而她卻發現現實並不如理想美好,原來特徵與習性一直都在人們判斷另一個人的標準內,原來Anyone can be anything一直都只是標語...

電影巧妙地運用了我們對於不同動物的習性所產生的不同想像塑造出一個奇特的世界,在這號稱平等的世界裡,兔子、綿羊等小型動物雖然在名義上地位與他人無異,但天生的身體差異還是造成牠們實際上在社會地位的不公平。
兔子體型小、力氣差、毛很軟,要做一名隨時需要動武的警察,這些特徵可能不太適合;首都的市長是充滿魄力的大型貓科動物(獅子),龐大的體型在台上與嬌小的副市長(小綿羊)形成巨大對比,記者訪問與拍照時更是忽略副市長的存在(從下面劇照看來,連電影本身的運鏡也是XD)。

動物方城市中訴求人人平等,然而在一個社會是由多種動物組成的情況下,平等真的能夠落實嗎?

茱蒂從小接受人人平等的教育,她相信如此並實踐之,然而卻發現社會並不如此運作。
狐狸踏進商店,尚未開口就直接被商家懷疑來意、不願做狐狸生意,滿懷正義的茱蒂挺身而出捍衛狐狸的權益,她認為人們不應該憑藉著對其他人種的偏見而做出不同的舉動,在事後發現自己的好意遭到狐狸的利用,她憤而質問,而狐狸只是淡淡地回:
「這就是世界,人們就是會從你的外表判斷你的為人。

真實何嘗不是如此,舉凡前年巴爾的摩事件、今年「奧斯卡好白」等,皆顯示了在美國種族議題還是沒有消弭。
不同種族受到不同對待的情況雖然已經受到重視,
但也僅此而已,人們看見了、知道了,卻繼續著自己歧視的行為-對特定種族有特定對待

我以為,不同的人會受到不同的對待,在於人們容易從一個人的特徵來斷定他的內在
簡單說就是貼上標籤,我不認得你,但你只要頭上貼了名詞便利貼,我就可以藉由那些memo得知我應該對你產生什麼反應,memo如:
宅男就是不修邊幅且個性內向、型男就是在意外表個性開朗、黑手就是不會讀書才去玩髒髒的東西且滿口髒話又抽菸、八嘎囧就是愛嗆人各種動刀動槍...(當然這些標籤的特徵遠不只如此,為怕模糊焦點我只稍稍點到)

種族議題,源於不同膚色的人種對於異色人種不同的想像,藉由這個想像推測他人的內在,這種藉由想像而推測的情形在任何情況都可能發生,而若只將焦點放在種族,可能顯得太過狹隘。
撇開種族不說,不同穿著的人可能也會受到不同的態度對待,如
西裝筆挺打扮有型的男性 棉T配上短褲拖鞋的男性 進入高級飯店可能會從服務生那得到 不同的問候語

或是
上桌的餐點出了很大的問題,面容姣好的長相普通的服務生可能會受到顧客 不同程度的怒氣

人們總是在差異中尋找共同點,共同點越多的就越接納,越少的就排斥(詳見單身動物園),而
種族不過是人類最顯而易見的差異而已

雖然歧視是不對的,但某方面來說我們也不應一味怪罪這種現象、或者是把這些現象怪罪到某些人種身上。
實際上,人們對不同種族、不同階級的期待與想像 直接或間接地促成社會現實,例如
穿著名貴衣物的就是有錢人,要以禮待之;
穿夾腳拖進會場的就是不尊重這場合的人,應當驅除;
越南新娘就是笨又吵,不要讓他們進來開會(連台灣種族這麼少都有種族議題,看看這想像之威力)...。
有錢人為了讓別人一眼就看出自己是有錢人而選擇穿著名貴衣物、
穿拖鞋被人從正式場合趕出來,那下次就不會再穿拖鞋亂闖、
第三點沒什麼好說的吧...可以吐槽的點太多了。

這些被貼標籤的人,因為想要拒絕這些標籤,會有迎合抗拒標籤特徵的行為,換句話說,
這些人因為這些標籤而改變了自己。

就像電影中的狐狸,打滾在社會多年,他學到的不只是平等不會在社會中實現,更學到了如何適應社會中的平等

當一個別人以為你是的人,這樣比較省事。人們覺得狐狸狡猾,那就當一隻狡猾的狐狸吧,反正做什麼事情都先被懷疑有詭計,不如利用人們這種心態生存。

這裡引起我思考的是,我們究竟是依特徵貼標籤、還是依標籤想像特徵?
舉例來說,宅男是因為本身的特徵被說是宅男,還是有人說某人穿著邋遢我們就認為他是宅男、並猜測他可能朋友很少、喜愛電玩動漫?
更進一步地說,如果我是宅男(曰:確實是),我會不會因為社會給予的這些特質與隱性的期待而較不在意外表?

回到標題,如果宅男的特徵是不修邊幅,那麼不善溝通交際就是習性,人們可能會因為某男子的特徵與習性而將他歸類為宅男,並猜測他可能擁有的興趣與喜好(其他習性),並在腦中評價他的喜好,最後這些評價直接地落到這個男子身上,成了我們對他的感覺

舉個例子:
圖書館內,坐在我身邊的男子穿著皺棉質上衣、破破的短褲與拖鞋看著他的平板呵呵笑,我就會在腦想著「宅宅,來圖書館看片還在那邊笑,北七,一定被排擠。」
之後我看他的眼神就會充滿以上想法與各種推測,若他找我搭話那麼我的反應就是建立在這種推測之上-我感覺這個人怪怪der。
但他有可能是熬夜工作,回家來不及梳洗就趕快把握時間來到圖書館充實自己,剛剛只是在跟久未連絡的女友聊天而會心一笑。

我的感覺會影響我與這男子的交際模式,影響我對他做的所有事情的判斷,有可能使我們的關係變糟-只源於我的感覺。

 

 

想像與個人

電影中,記者會是我最喜歡的一個橋段,
當一個執法人員的論述引起大家的共鳴,且眾人循之思考時 會發生多麼嚴重的後果。

我不知道其他觀影的人有沒有想過,不過有幾個小問題不斷出現在我腦中:

  • 茱蒂受到記者詢問時,回答的都是事實、沒有任何誇大,她只是實話實說,然而聽在好夥伴狐狸耳裡,是多麼難堪?
  • 茱蒂當下有發現自己的言論中有許多的「我感覺」嗎?
  • 她認為狐狸與其他的肉食動物不一樣,狐狸真的與其他肉食動物不一樣嗎?
  • 言論的威力令肉食性動物無可反抗地變成社會輿論攻擊的對象,這是茱蒂有想過的嗎?

每個人在生長的過程中會逐漸社會化、產生自己獨特的想法與價值,當這想法與價值逐漸構成「」(以現代社會來說差不多等於成年),就會開始對其他想法與價值產生評價,社會中每一個個體對社會中其他個體的評價與互動建構了社會。

很多人以為要離開了學校、進入職場才開始社會化,然而實際上社會化從人們從出生的那一刻就已經開始。
我們的父母、老師已經在社會中表現他們的,他們有各自的價值、想法、互動模式,他們將價值教予後代,逐漸形成被教育者的價值,被教育者再用這個價值與其他個體互動。
社會化是無法避免的、無法逃避的,除非我們在離開母體後就獨自一人生活在一個沒有人為影響的叢林、自己獵食,直到到壽命終結(如:泰山遇到珍前),然而在現實,我們只能在水泥叢林裡爾虞我詐、爭取資源。

在電影的動物社會中,草食動物被草食動物教養,茱蒂的父母告知茱蒂兔子應該是如何如何;草食動物會集體排擠肉食動物,因為他們不相信肉食動物會有跟草食動物一樣溫和的心靈;老鼠們住在一個老鼠城...這些都是社會化的展現,已社會化的動物教導幼小的動物、沒有經驗的同類,使這些同類「步入社會」。
每一個人在自己生活的地方逐漸形成自我,並藉由觀察與學習認知到社會上的某些價值、傳予後代或同胞;這也漸漸形成肉食動物一群、草食動物一群、大型動物一起混、小型動物一起行動...。
如果這群動物沒有文明,那麼相同族群同進同出的情況並不奇怪;
但如果動物具備了我們人類所說的文明,且訴求的是個人自由與平等兼具的社會,那麼奇怪的就是他們認為這種現象不奇怪
每一個人都可以追尋自己想要的,此價值傳承已過了千年,那麼按機率而言,職業分布、住所分配應是平均亂數,而非以族群為單位分散。

現實不也是如此嗎,喊著多元族群、尊重大家的口號,然而我們在甫進一群體時,首先尋找的卻是與自己相似的族群,以便獲得族群認同:
如果我們真的認為每一個人都是一樣的,又何來族群之有?

茱蒂可以說是影片內最支持「人人平等」、「人人生來外表不同但內心卻是一樣的」的人了,他在一個訴求平等的社會下成長,並且努力落實平等的價值-從個人做起
在現代動物社會,動物早該不分草食、肉食,就算有,也應只是一個方便人們溝通的符號,不該是一個分化族群的口號。

記者會上茱蒂與媒體說明案件情況,得到的證據只有目前發瘋的是肉食動物,然而卻因為承辦的是茱蒂-一個小型草食動物,便擅自將她自己的想法帶入這個證據,說出「草食動物不會發生此種情況」、「每一個文明社會中的肉食動物骨子裡都是肉食動物」,造成社會的惶恐與分裂。

在恐懼與證據的支持下,茱蒂擅自將這種族群分類當成可能罪犯分類的基準,這種非友即敵的二分法也引來狐狸的無言以對與錯愕,諷刺之處是茱蒂卻絲毫不覺自己哪裡說錯了,直到她看見因為自己的言論引起社會多麼大的分化與恐懼-肉食動物被調職、人們在交通工具上不願意與肉食動物離的太近...,她才意識到這種族群分化的手段與自己一直以來相信的價值相違背。

狐狸真的如茱蒂所說的,與其他肉食動物不一樣嗎?不,狐狸與其他肉食動物不一樣的地方,就是他與茱蒂熟識而已。
茱蒂想要社會上的動物被分化嗎?我想答案也是否定的,想分化的是羊咩咩副市長

就是因為茱蒂在判斷事物的時候,把「我」帶入了,如果茱蒂內心真的認為人人都是一樣的,那麼就不會說出這種話了。
性格完美如茱蒂,都會將自己的想法與價值壓在他人之上,更何況是一般大眾、更何況是我們呢?
這種尷尬的情形該如何避免、解決,我個人是以為:

看待事物時,將「我」抽離,只觀察事情、藉證據與事實下結論。

然而真的有辦法做到如此嗎?我不知道,
因為每一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不可能在判斷某件事物的時候不代入「我」。
我們只能夠以社會中最多人認同的價值行事,並時時警惕自己此價值不應壓迫他人價值。

 

 

歧視在哪裡、

要探究歧視的議題、找出歧視,我們必須要釐清幾個名詞,刻板印象、偏見、歧視
很多人覺得這三個名詞是差不多的,而且歧視怎麼樣都不會出現在台灣,沒必要分的那麼清楚。
然而實際上經過本人的實驗,只要聽到有人指著自己說:「你有刻板印象喔!」人們總會急著否認、反對,舉出一大堆反證來說明自己沒有,甚至欲證明對方才是他口中的人,嚴重點甚至造成雙方的衝突與不快。
這三者其實是漸強的名詞,只要有其中一種,佐以身分與角色,就可能和另一角色產生誤會,進而產生歧視。

刻板印象,是想像與事實相符,而我們接受它。
比如說,不運動又喜歡大吃大喝的人都很胖,就是一種刻板印象,並不是全部有這種特徵的人都是胖子,然而確實大多數如此的人都是體態豐腴的。

偏見,想像與事實不符,但我們接受它。
比如男同志都很在意外表(抓頭髮之類)、喜歡穿亮色系的衣服。男同性戀並不會表現在外表,那是他們內在的性向,然而我們看到穿著亮麗的男性卻常常認為他是同志、跟一般男性不同。我們無法一眼望穿他人性向,但我們卻很容易用外表想像一個人,有些人更可能會因為如此偏見對該男產生不一樣的感覺。並不是多數(一半以上)男同志都在意外表、喜歡穿亮色衣服,然而人們卻很容易接受這個假設。

歧視,想像與事實不一定相符、但我們接受它且出於此做出特定行為
比如過胖的人容易有體臭,因此在交涉時會與他們保持安全距離。
身體的味道與體重並沒有直接相關(科學研究,還是有相關但並非每個胖胖都是臭臭),但人們卻因為這不一定為真的敘述而與過胖的人保持距離,此時接受這種敘述就是偏見,做出行動就是歧視。

刻板印象與偏見都很容易衍生成歧視,要探討人們抗拒自己有這兩者的原因可能一篇論文的篇幅都不夠,我不負責任的一句話總結:

因為每一個人都認為自己是中立的、不帶偏見的。

有人質疑自己的中立性,我們當然起而反之,更想證明對方是不夠中立所以質疑自己的中立好像饒舌...
當別人指責自己有刻板印象的時候,我們該慶幸的是幸好有他人提點,因為我們或許已經在不經意之間有了歧視、做出壓迫他人的行為。

從電影中我們更可以發現,只要社會還在運作的一天,就

沒有一特定族群是歧視者或被歧視者,社會中的每一個個體,或多或少,都同時被歧視歧視他人。

茱蒂指責著肉食動物天性、大喊著身體構造差異壓迫的同時,也使用了自己社會上的權利與地位壓迫著她指著的族群;
肉食動物或許在某些社會中的角色上有因為身體構造壓迫著其他族群,然而小型動物也可能正在積累自己的怨氣,等待著如同茱蒂的言論同時爆發。

社會中有許多類似的情況,自以為被壓迫的族群不斷指責著另一方他們稱為壓迫者的人們,要求真正的公平,造成社會許多的仇恨與隔閡。

是不是因為這些高聲呼喊的族群沒有將天生力量的差異納入公平的範圍內呢?
是不是因為這些族群確實在社會中擁有比較大的力量呢?
那麼更深入來說,擁有這些力量是不公平的嗎?

又如果承認不對等的力量存在,卻期望創造出一個公平的環境,有可能達到嗎?
若不願承認力量的不對等,欲透過消弭另一族群的力量,期望創造一個「更公平」的社會...
那麼力量就是透過妥協與逼迫達到一致,這結果又是公平的嗎?
(我目前能夠想到並套入這種無限迴圈討論的,就是貧富議題、男女議題,若有其他想法歡迎討論~)

這樣看起來可能很悲觀,但真正公平的一天會不會到來呢?人類自由社會努力了幾十年、百年,都是在訴求公平,然而這些公平是對某種特定族群的公平,還是社會中每一份子的公平呢?就算社會中的人類都達到公平了,動物、植物呢?
我們有辦法抗拒自己的價值與想法,只為了維護他人(甚至是敵人)的權益嗎?

我個人的想法是偏向否定,
只要社會中的我是我,那麼我為了我就不會犧牲我,我確實知道如何讓社會變得更好,但我會更傾向於保有我。

身在社會中,或許我們真正該做的就是如統神哥哥一樣,將尊重包容友善努力實行吧...

---------想像結束-----------
 

動畫電影能夠將社會中隱性存在的議題形象化、擴大化,使我們發現它、改變它,比起學者們、政治人物們講千言萬語可能還要更有效。

總而言之,動物方城市是一部好電影,趁現在還沒下檔,趕快進戲院欣賞!

點圖可以聽主題曲,是夏奇拉唱的充滿希望與夢想的Try Everything,已看完電影的人可以聽聽回味、尚未觀賞的也可以看官方MV欣賞動物奇妙的世界唷。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月巴 的頭像
    月巴

    月巴公子的石包園

    月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